
碧波荡漾的濑溪河畔,白鹭翩跹,绿树成荫。每逢春夏,这里成为泸州市民休闲漫步的“生态客厅”,更是川渝两地携手共治的绿色典范。作为沱江一级支流,濑溪河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区,流经重庆市大足区和荣昌区、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和龙马潭区,在龙马潭区胡市镇汇入沱江。近年来,龙马潭区政协始终坚持助力“守好最后一站”,以协商“作画”,共绘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精准选题:下好流域治理“先手棋”
“议题准才能方向明”,在区政协年度协商计划专题会上,主席会议成员的发言掷地有声。为确保协商紧扣生态脉搏,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纳入“第一议题”,同步跟进《推动川渝西南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年度必议、重点必督”的机制锚定治理焦点。
“我们主动请区委区政府点题定向,向210名委员及社会各界征题集智,从提案和社情民意中挖题破局。”区政协人资环委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区政协坚持把助推濑溪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每年以特定篇幅写入《常委会工作报告》,在政协会上向全体委员进行报告,将濑溪河流域保护治理纳入年度协商计划,累计梳理出22个协商议题,其中“酒类企业污染监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水执法监管、水域岸线管理、河湖水质监测”等议题直指治理堵点,《关于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转维护管理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督办,《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10条社情民意得到及时采纳。
深调实研:凝聚川渝共治“同心圆”
“不调研不建言,不协商不决策。”针对濑溪河流域治理的重点协商议题,区政协成立以主席会议成员为组长,区政协有关委室、区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街镇为成员的调研组,深入濑溪河胡市段、金龙段沿岸村组、企业实地勘察,与500余户村民、20余家企业面对面收集问题线索,通过“全体会议整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主席会重点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基层小微协商”五级联动体系,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议题逐步延伸至生态价值转化的深层探索。
在治理实践中,区政协的系列建言融入《濑溪河龙马潭区段水质达标攻坚方案》,助力推动市政排水设施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程落地。区政协聚焦“生态价值转化”,围绕流域特色农产品基地规划、万亩优质红粱与荷藕产业带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建言献策,助力生态优势向产业动能转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区政协与重庆荣昌、大足等地政协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同心助力双城圈 携手共护濑溪河”联席会实现水质数据实时共享、执法信息互通,围绕沿岸沿线防洪工程建设、污染源联防联控等提出建议,助力打破跨省治理“壁垒”。
成果转化: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今,濑溪河龙马潭段不仅是“流动的河、美丽的河”,更是承载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重使命的“幸福河”。
沿濑溪河打造的万亩红粱基地,实施了园区品牌创建、土地整理,并配套基础设施,沿濑溪河新建产业大道2.3千米、边坡绿化治理2.8万平方米,安装青石栏杆及柔性护栏2.9千米,惠及农户5000余人,带动周边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游客来这里赏白鹭、打卡瀑布、拍向日葵,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种植有机高粱,收入翻了一番!”“夜晚沿河岸散步,看着美丽乡村,心里满是自豪”胡市镇村民的真切感慨,正是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
正如区政协主席邹毅所言:“守护‘幸福河’,既要当好生态卫士,更要做活‘绿水青山’的价值文章。”这条串联川渝的生态纽带,正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诠释着新时代生态治理中的协同担当与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