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纳溪区政协:聚焦枇杷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同心共建纳溪区政协在行动

产业兴则乡村旺,特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万亩枇杷园承载着3500名村民的致富期盼。然而,品种老化、土壤退化等多重难题,制约着这一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纳溪区政协主动作为,以党建为纽带,携手多方力量为产业振兴破局开路。

辉煌产业遇瓶颈,发展难题待破解

银罗村枇杷种植始于1988年,历经30余年发展,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1992年斩获优质水果金奖,2004年,泸州纳溪天仙镇银罗村枇杷基地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2007年泸州纳溪天仙洞枇杷专业合作社成立,会员从50户扩展至100余户;2016年村集体经济公司加入,形成“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但近年来,产业发展遭遇多重困境:品种混杂、树龄老化导致果实品质不一;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影响产量;道路管网落后,运输成本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市区政协齐联动,精准调研寻良策

转机始于今年5月。市政协副主席彭兵率民宗外侨委界别委员下沉天仙镇,在“有事来协商”活动中敏锐发现枇杷产业困境,并反馈至市政协。在上级指导下,纳溪区政协迅速响应,区政协主席潘浩亲自部署,组建调研组深入一线,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天仙镇政协联络组、村支部及合作社,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协商座谈会,精准梳理难题。

党建引领强合作,全链帮扶开新局

基于调研成果,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党支部与泸州纳溪天仙硐枇杷专业合作社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构建“党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明确共建目标:整合双方资源,围绕枇杷全周期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品质效益,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细化帮扶措施:春季(1-2月)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与果实套袋指导;夏季(5-6月)组织采后科学施肥与修剪技术服务;秋季(9-11月)推进疏花管理、绿肥种植及树冠优化培训,覆盖种植全流程。

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年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问题;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沟通技术动态;推行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服务精准落地。

这份协议的签订,为银罗村枇杷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未来,纳溪区政协将持续跟进,整合资源、协调各方,推动小枇杷成为富民强村的“金果子”,为乡村振兴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泸州市政协委员会 蜀ICP备17002731号-1
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信访举报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南光路225号(泸州市政协)
联系电话(举报电话):0830-2584438    举报邮箱: 565357031@qq.com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