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以实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记龙马潭区政协委员傅应清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街道王庄村的田野阡陌间,区政协委员傅应清以“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履职担当,将桑梓情怀化作振兴动能,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使命,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通通电话,凝聚乡贤力量

2019 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傅应清毅然回到鱼塘街道王庄村。他深知,乡村发展离不开众人合力,而外出成功人士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召集乡贤返乡助力,傅应清开启了一场“电话攻势”。他逐一拨通58个电话,向在外人才详细阐释成立乡贤会的重要意义。“我记得当时给一位在外地办企业的老乡打电话,打了三次才接通。” 傅应清回忆道,“但只要有机会开口,我就把家乡的发展规划、需要的支持说清楚,用真心换真心。”

这份真诚终于得到积极响应。王庄村乡贤会顺利组建,汇聚了教师、企业家、退休职工、工程师等28位各界精英。乡贤会成立后,迅速成为连接内外的纽带。乡贤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广阔的人脉。在乡贤会的推动下,王庄村的发展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一股强大的乡村发展合力正在形成。

一个个项目,激活产业动能

担任鱼塘街道乡贤联谊会秘书长和王庄村乡贤会副会长的傅应清,带领乡贤会成员发挥专长,全方位赋能家乡建设。“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必须找准路子。” 傅应清说。他积极推动王庄村 60 亩共享田园项目落地。田园里,游客可以认养土地,体验耕种收获的乐趣,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周末和节假日,田园里人头攒动,农家乐生意红火,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针对王庄村芽菜产业销路难题,傅应清四处奔走协调。他联系上宜宾芽菜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合作,企业以2元/斤的保护价包销王庄村12组芽菜。“以前担心芽菜卖不出去,现在有了保护价,我们种得更放心了。” 芽菜种植户刘嵩秀满脸笑容。在傅应清带动下,乡贤会累计募集资金超20万元,用于购买种子支持春耕、发放鸡苗发展养殖,乡村产业在这些举措下持续壮大。

一份份关怀,培育人才沃土

“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希望,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失去读书的机会。” 傅应清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乡贤会成立后,他积极联系会员,连续4年为被本科院校录取的王庄村新生发放1000元助学金及开学大礼包,目前已资助40余人,投入资金5万余元。

收到助学金的学生张洁说:“这份助学金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激励,让我更有动力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像傅委员和各位乡贤一样,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教育帮扶,王庄村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也为乡村储备了优秀人才,持续提升着乡村人才素质。

一场场活动,点亮精神家园

除了产业和教育,傅应清还高度重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他组织乡贤会购置3台音响设备,组建3支农村坝坝舞队伍。每当夜幕降临,欢快的音乐响起,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跟着音乐舞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改善村民夜间出行条件,乡贤会筹集资金安装了 18 盏路灯。如今,王庄村的夜晚不再漆黑一片,村民们出行更方便了。每年重阳节,傅应清都会牵头协调举办坝坝宴、文艺演出,为老人送上纪念品,并常态化开展文化下乡、敬老慰问活动。这些活动弘扬了传统美德,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

从凝聚乡贤力量到激活产业动能,从培育人才沃土到点亮精神家园,傅应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立足王庄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引进优质项目与先进技术,深化产业升级;同时聚焦民生需求,不断注入政协智慧与力量,助力推动王庄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泸州市政协委员会 蜀ICP备17002731号-1
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信访举报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南光路225号(泸州市政协)
联系电话(举报电话):0830-2584438    举报邮箱: 565357031@qq.com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