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团结一致,走向辉煌 ——读《苦难辉煌》有感

近来,阅读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金一南的书——《苦难辉煌》。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书中所说,历尽苦难,获得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历经磨难,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最终突出重围,杀出血路,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书中从多角度描述了那一段历史,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兴的政党,不断失误、不断改正,有分歧、有斗争,但信仰与方向没变,队伍在磨砺中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团结,最终走向胜利。反观国民党,同样有失误、有分歧、有斗争,但信仰与方向渐渐迷失,最终各自为政,走向衰亡。

例如,在长征中,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是前堵后追、左右侧击,既有中央嫡系部队,也有地方军阀势力,部队数倍于红军,装备精良、气势如虹,但仍没有消灭掉红军,其原因不在军事与策略,主要在各怀私心,同床异梦。如蒋介石利用各地方军阀围剿红军,其目的在“一面敉平匪患,一面结束军阀割据”;而参与围剿的各方势力,担心被蒋介石借刀杀人,兼并异己,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方式:如广东的陈济棠,悄悄在湘粤边境划定通道,让红军通过;广西的白崇禧让开防堵正面,放开红军西进通道;湖南的何健只想完成与桂军的接防,并不想与红军正面交锋;四川的刘湘拒“匪”于川外......正是在这种相互防备、以利而聚中,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成了一句口号,凝聚力越来越散。

再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最初的目的是“突围”,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今后的仗该怎么打?突围的路在何方?领导层的分歧非常多,意见也不少,但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不管是彭德怀对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指责,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担架上的阴谋”,遵义会议上博古主报告与张闻天反报告的争锋相对,博古在石厢子会议上的交权......还是中央红军先打算突破湘江与贺龙会师,再打算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后准备“争取四川赤化”......最后决定到陕北。“共产主义”信仰越来越明朗,党中央的凝聚力越来越强,部队越来越多。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非常重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翻开历史,中国共产党总是在各个时期,围绕使命任务,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如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邀请党外人士协商建立新中国、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等,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明确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正如《苦难辉煌》前言所说,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一直在民族救亡、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守自己的时代担当。”

当前,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虽复杂严峻,但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中国必将走向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辉煌。                

版权所有:泸州市政协委员会 蜀ICP备17002731号-1
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信访举报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南光路225号(泸州市政协)
联系电话(举报电话):0830-2584438    举报邮箱: 565357031@qq.com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