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政协新修订的《提案工作条例》第一年。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交提案483件,经审查立案362件,现已全部交付有关单位和部门办理。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展现委员提案履职风采,彰显政协“言值”,现将提案者持续关注或集中聚焦的提案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并陆续摘要刊登,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本期刊发第十三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垃圾分类共识,但真正实现全域垃圾分类处置还任重而道远。本期“提案直通车”聚焦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摘录部分相关提案意见建议如下:
民革泸州市委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生活垃圾分类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也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
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社区可以在小区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尽量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逐步培养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将垃圾分类纳入地方课程中,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活动,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实现垃圾分类教育的规模化和常态化。二是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加强监管和奖惩。统筹科学规划,在小区合理配置垃圾存放设备,将垃圾存放设施进行分类,便于居民投放。同时,为了提高垃圾的收运效率,生活垃圾可以进行定时定点投放。让小区物业公司与环卫部门相互协作、相互监管,避免垃圾混装、混运。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环卫工人分类收集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议出台关于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在分类实施细则、管理部门职责、奖惩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增强垃圾分类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严格执法,促使社会公众养成自觉实施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对于垃圾分类工作是否落实得好作为考核的社区、小区、物业公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可以建立一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队伍(可以聘请,不占编制)。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可以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成立专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队伍,在社区设置垃圾分类管理岗位,落实专门的人员,实现现场督导、指导社区宣传、小区检查等形式,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人管、有人做。
市政协委员 丁跃萍、岑学农、杨远树
《关于城乡垃圾分类处置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的建议》
2023年10月至11月初,先后走访了部分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城乡街道等场所,同市民进行沟通交流,发现了一些与垃圾分类新时尚相悖的现象。如:部分市民未完全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对垃圾分类和处置知识了解得不够(尤其是老年人),部分场所未放够4种类型的垃圾分类桶,存在垃圾混装的情况等。
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找准宣教对象和方法。将中老年妇女纳入宣传重点群体,老年大学、妇联等组织在课程设置中可加强垃圾分类的内容,通过“教导一人、传播一片”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的理念走到妇女心中、走入寻常百姓家。注重提高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常态化开展送教进社区进家庭,逐步扩大桶边督导员队伍,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加快推进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二是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落实落细奖惩方式方法。要建立完善实用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对于长期分类垃圾处置的家庭和个人,分年度依据原始积分评选出小区、街道、县区级和市级优秀家庭(个人)给予重奖并扩大宣传,通过正向激励引导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处置。同时对不理、不按、不进行垃圾分类处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惩处。三是引入高科技智能化设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等为单元,继续增加、改造投放点,完善垃圾存放收储间,引进先进电子监控垃圾处置机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四是分类施策,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制定更为精准、更为有效的措施要求,实现从城管单部门发力到多部门联动,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通过居民、社会、党委政府的同向发力,畅通全社会联动监督机制,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五是加强农村垃圾管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做好垃圾清运。
市政协委员 熊英、刘咏平
《关于补齐农村垃圾回收站及完善垃圾运输服务的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是土壤、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过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建议:一是制定和强化相关法规。制定并强化针对垃圾乱倾倒行为的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规行为的法律风险。二是设立垃圾处理基金。设立专门的垃圾处理基金,用于资助相关的环保项目。三是社区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醒居民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是整理规划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在农村地区科学建立垃圾处理设施,提供居民方便的垃圾投放点。五是开展清理和整治行动。定期组织清理和整治垃圾乱倾倒的地点,清除已经存在的垃圾,提高周围环境的整洁度。六是激励居民参与。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居民参与垃圾清理和环保活动。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者社区荣誉,以增强居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七是长期监测和评估。建立长期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乡村地区的垃圾处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