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显担当,履职尽使命 ——纳溪区政协委员、白节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组组长刘体鹏履职小记
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使命。在“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纳溪专项行动工作中,作为区政协委员,白节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组组长刘体鹏始终怀揣责任与使命、践行实干与担当,当好连接党群关系的“知心人”、平安白节的“护航人”、振兴路上的“引路人”、为民服务的“贴心人”、矛盾纠纷的“化解人”,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书写履职答卷,展示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实干担当。该同志先后荣获2023年度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先进个人、2023年度“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纳溪专项行动先进委员等荣誉称号。
当好党群关系的“知心人”
刘体鹏把党群工作和委员职责紧密结合,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按照“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聚民智”的工作理念,在白节滩社区、鱼湾村等12个村社区打造“有事来协商”议事室、委员书屋12个,真正做到把协商议事室建到基层,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行白节镇政协联络组成员一对一联系村社区,牵头收集基层社情民意信息,扩大信息征集面,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将收集到基层民意进行整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2条,提案5条,大会发言4篇。其中,他牵头调研撰写的《关于大力发展竹林新业态,助力大旺竹海竹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在十一届区政协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图为刘体鹏同志在区政协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当好平安白节的“护航人”
为了提高白节镇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体的防溺水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刘体鹏同志牵头,组织白节镇政协联络组成员、白节镇教督办、关工委负责同志,邀请中小学学生代表、“五老”志愿者、乡贤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共同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等多种形式,向当地群众普及溺水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自救互救技巧,向广大群众发放预防溺水倡议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近120张。“防溺水安全教育是社会各界和群众十分关注关心关切的热门话题,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引导教育工作是“民心守护”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预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团结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精准防范溺水事故发生。”刘体鹏说。
图为刘体鹏同志开展防溺水宣传
当好振兴路上的“引路人”
在白节镇加鱼村100余亩艾草种植基地,成片的艾草长势喜人,今年第二茬艾草即将丰收。2022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如今变成了致富的金土地。这一变化,得益于白节镇政协联络组搭建的“有事来协商”平台。
作为白节镇政协联络组组长,刘体鹏带领联络组成员深入村社区调研时了解到,加鱼村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村内土地撂荒情况日益突出。此后,刘体鹏同志还多次组织联村政协委员和镇干部、村社干部一起调研村集体土地状况、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外出考察相关企业,并将调研走访情况向镇党委和政府汇报争取支持。
2023年2月,通过多方努力,刘体鹏同志牵头组织白节镇政协联络组成员、联村政协委员、专合社代表、相关镇级部门、村“两委”班子、群众代表等召开专题协商会。经过协商,参会各方就加鱼村发展艾草种植业解决荒地治理事项达成一致协议:引进四川川艾富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艾草,将专业合作社种植示范基地选址在加鱼村7组,并确定了流转费用和年限以及支付方式。
2023年加鱼村种植的艾草第一年就获得丰收。“感谢镇政协联络组搭建的‘有事来协商’平台,使我们的撂荒地变身金土地,为加鱼村找到了一条助农增收的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加鱼村党支部书记周建波说。
图为加鱼村种植的艾草丰收
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刘体鹏同志积极推动白节镇各村(社区)开展小微协商,通过基层协商议事,切实让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协商中解决,矛盾在协商中化解,民心在协商中凝聚,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协商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白节镇鱼湾村3组和4组的通社路一直没有硬化,雨天路滑,影响村民通行安全,特别怕老人滑倒,小孩上学也十分不便,硬化通社路是村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刘体鹏在调研中了解情况后,与鱼湾村党支部书记黄昌燕一起现场走访、调研商量道路硬化问题。经过前期多方协调,就硬化通社路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激发起群众参与基层小微协商的积极性,刘体鹏同志向纳溪区政协汇报了相关情况,决定在鱼湾村召开“有事来协商”现场观摩会,协商会由刘体鹏同志主持,邀请区政协领导、镇党委、政府领导、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联村政协常委、委员代表、其他12个镇(街道)联络组组长参加会议,组织鱼湾村村干部、村民群众代表等现场协商,达成一致协议: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群众自筹、联村企业家政协常委捐款,群众出工出力等形式,对3组4组通社路进行硬化。
“鱼湾村‘有事来协商’现场观摩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这是镇(街道)政协联络组推动协商在镇域内全覆盖,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基层协商的成功典范,大家要学习借鉴,结合“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纳溪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围绕党政重点、民生焦点、治理难点探索创新协商领域,推动协商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区政协主席潘浩表示。
图为鱼湾村协商硬化环山产业路现场会
当好矛盾纠纷的“化解人”
作为镇政协联络组组长,刘体鹏同志深知建好用好“有事来协商”平台的重要意义,但只有注重培养更多的协商人才,才能更好发挥基层协商作用为民办实事。他注重培养金牌主持人,通过基层协商解决矛盾纠纷。比如,今年团结村充分利用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成功调解了一起群众用水纠纷事件。
团结村有30余户村民之前一直是按照每年2000元的标准从邻近村取水用作生活用水。但随着后来用水量的逐年增加,双方协商装上了水表,但双方对于水表计费金额产生了纠纷。群众用水是大事。为尽快解决这一纠纷,白节镇政协联络组牵头,抽调协商人才库人员和联村政协委员等组成调解队,负责调处团结村用水纠纷。调解队先是对取水点和水表进行了查看,然后随机走访两村群众,了解到真实情况。经过走访核算,现场调解、答疑解惑,最终双方达成一致,重新确定了每年支付固定用水费用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争执了将近5个月的用水纠纷得到解决。
“此次纠纷的调解能够顺利解决,得益于白节镇注重培养建设协商人才库。我们根据镇上的发展需求,深入挖掘整理住镇区政协委员等镇村基层专业人才,建立协商人才储备库,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专业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打造了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高素质专业化协商人才队伍,为全镇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刘体鹏说。
图为协商人才入户调解用水纠纷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