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案建议摘要(九)


编者按: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政协新修订的《提案工作条例》第一年。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交提案484件,经审查立案364件,现已全部交付有关单位和部门办理。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展现委员提案履职风采,彰显政协“言值”,现将提案者持续关注或集中聚焦的提案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并陆续摘要刊登,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本期刊发第九期  关键词:人才聚集

“酒城人才聚集行动”是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泸州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之一”,以5年聚集各类人才20万为目标,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大力聚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优秀返乡人才、社会事业人才。近年来,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市政协委员高度关注我市人才工作,积极围绕我市加快推进“酒城人才聚集行动”,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聚集人才资源等建言献策。现将部分建议摘录如下:


民盟泸州市委

《关于培养物流人才助推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议》

2023年7月,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城市。物流人才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要素保障,但当下泸州高端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制约着我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的步伐,亟需解决。

建议:一是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招引高端物流人才。完善多层次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立物流专家智库,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柔性引进的高端专家人才予以政策支持。建立人才“流动编制”,大量引进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急需紧缺专业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次。二是引进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引入高端物流人才。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引入,一方面既可以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扩容,引领我市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可以利用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成熟的物流人才招聘、培养、管理机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为泸州市各高校培养优秀物流专业人才提供针对性方案,为企业物流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随之引入高端物流管理人才,为区域物流行业培训提供“培训师”,更好地解决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师资难题。三是培育高科技含量物流企业,培训高端物流人才。高科技含量物流企业培育需要强化高端物流人才的自主化培养培训,从而推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引导企业借助培训机构资源,用好人社部门技能培训专项经费,分期分批对在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所需;另一方面组织我市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到外地进行学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架构,提高管理水平;统筹有关部门与省市物流协会、高校等开展合作,邀请物流专家开展物流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市内物流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四是推动产学研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高端物流人才。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深化产教融合,为院校和企业提供更直接的对接平台,减少院校实习就业、企业招聘的成本和困难,从根本上提升在泸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为在泸高校和优质物流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定向培养物流专业学生,提升物流专业毕业生留泸率,推动了高质量就业。


市政协委员刘星伶

《关于加强人才留泸措施助推酒城人才聚集行动的建议》

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岗位获取渠道较少、对在泸政企了解不够深入、留泸岗位缺乏吸引力、就业意愿不强烈等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多措并举提升在泸高校毕业生“留泸率”、泸州籍高校毕业生“回泸率”、外地高校毕业生“来泸率”。

建议:一是加强在泸高校大学生留泸发展岗位支持和政策宣讲。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各园区、金融、商务、经信、农业农村、工商联等部门,鼓励、引导、组织在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优质企业或组织,组团到在泸高校开展校招或双选会,鼓励企业将综合性岗位、专业对口的岗位优先选择在泸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同时,开展在泸创业就业政策校园宣讲会。二是加大对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二次就业支持力度。此类人员服务年限为2-3年,均面临二次就业问题,因此建议将基层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用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转编考试制度化、规范化设置。同时,集中收集市内行政机关单位临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企业(组织)中的综合协调、党建、组织人事、群团建设、宣传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擅长领域的岗位,并于每年5-7月份开展1场大型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专场招聘会。三是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在(来)泸实习实践管理保障机制。目前,人才办、团委均实施在校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但因缺乏专项经费支撑、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在各企事业单位岗位发布、补贴发放、工作延续性等方面均存在局限。因此,建议将工作经费纳入人社部门专项经费预算,并联合人才办、教育、团委等部门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及实习生补贴标准,允许临聘、社会化工作者等非编制内人员招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有相应岗位实习经历、相应实习时长的大学生,推动在校大学生在(来)泸实习实践持续性、规模化、高效化、品牌化发展。

市政协委员张楚迁

《关于构建泸宜人才集聚洼地服务经济副中心产业高地建设的建议》

作为三翼驱动的南翼支点,同处川南、因水结缘的泸州、宜宾两座城市,随着绵泸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时空距离不断拉近。当前,泸宜两地在项目建设,园区平台搭建上对人才的需求显得如饥似渴,十分迫切。

建议:一是打造产业园区以平台聚才。当前,川南泸宜两地形成了宜泸沿江科创带、宜宾大学城科创城、西部工匠城核心区、宜宾高新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泸州高新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一带两城四支点”的核心布局。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与人才的创新动力息息相关,建议两地园区平台广开门路,定期组织企业赴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招聘工作,通过各类平台引才聚才,不断增强引才“磁场”,实现引才与产业联动同向发力、一体推进。二是推动重大项目以特长揽才。创新实施“人才+项目”引才工程,探索设立重点产业专项,以高端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为抓手,叠加揭榜挂帅、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等资源吸引更多人才在川南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三是历练人才队伍以服务引才。以人才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开展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懂品牌、市场、营销、投融资、运营管理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版权所有:泸州市政协委员会 蜀ICP备17002731号-1
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信访举报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南光路225号(泸州市政协)
联系电话(举报电话):0830-2584438    举报邮箱: 565357031@qq.com

川公网安备 510504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