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部副主任、血管外科医生孙晓磊的名字出现在政协泸州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名单中,他由此解锁了新身份,有了发光发热的更大平台。
孙晓磊是山东人,2009年从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泸州并安了家。“研究生三年,我爱上了泸州这座城市,这里培养、成就了我。”在泸州扎根10余年,孙晓磊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厅市级课题25项,共发表文章67篇。2020年,孙晓磊从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完博士后选择回国。
“市政协委员这个新身份,对我来说责任大于荣誉。”两年来,孙晓磊除了忙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培训以及调研协商,努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孙晓磊通过调研了解到泸州市的县级医院未设立血管外科,当地患者看病只能往上一级医院跑。孙晓磊对口支援合江县人民医院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帮助医院建立泸州市首个县级医院血管外科;每周定期到该院坐诊,指导医生开展血管造影、微创介入手术等。
孙晓磊深知,市政协委员得当好“观察员”,才能为城市发展增动力、添助力、聚合力。他在“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泸州专项行动中,在“加强川渝合作共建职教基地打造中国西部工匠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等调研视察中主动建言;在“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普惠性托育供给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线上线下交流中带头分享心得。
泸州市、区县、街镇级医疗机构如何打通壁垒,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互联互通,让患者少花钱、少跑路?孙晓磊在调研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上级医院要放低姿态主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应主动与上级医院加强联系,才能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孙晓磊认为,上下级医院有来有往,方能连点成面,整体提升全市医疗水平,造福本地并辐射周边群众。今年市两会,他将带去国家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建立后如何扩大影响力、集聚人才,以及如何做好管理规划等方面的建议。
“泸州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年,孙晓磊对泸州的发展变化感受很深,他愿意留在这里发展。他也希望更多人才留在泸州,助力这座城市大跨步向前。为此,今年市两会,他还将带去关于留住人才的建议:加强城市亮点宣传,让人才愿意来;创造人才发展平台,让人才愿意留;关心人才衣食住行,让人才留得住。(来源:川江号)